新闻中心

上半年德国对印度出口增19%对中国降8.5%,中德贸易在冷却?

内容提要:

上半年德国出口增长同比增长3.5% ,上半但对印度出口增长更快,年德对中国出口则大幅度萎缩。国对为什么德国对华商品出口持续下降?印度能够成为德国对亚洲出口的印度易冷支柱市场吗  ?要是我们积极应对  ,以积极的出口态度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或许印度永无机遇。增对中国




一、上半年德国出口增长背后:对印度快速增长 ,德贸但对中国出口萎缩

在我们很多专家认为全球经济停滞 ,上半德国经济渐趋于衰退时,年德德国上半年出口连续增长,国对为德国带来意外的印度易冷强劲外需。不过 ,出口德国的增对中国出口市场似乎在急剧重构 。在欧洲,降中对俄罗斯的出口持续减少 ,但对欧盟国家的出口明显增长;在亚洲,对中国的出口大幅下降,未来还可能继续减少。但对印度的出口快速增长,未来还将持续快速增长 。



根据8月3日德国联邦统计局(Statistisches Bundesamt)发表的商品进出口数据,经日历和季节调整后,2023年上半年德国出口货物总值为7914亿欧元 ,同比增长3.5%;进口货物总值为6964亿欧元  ,同比下降4.6%;商品贸易顺差950亿欧元 ,同比增长1.46倍。

德国6月份出口连续第三个月增长,但与5月份相比仅小幅上升0.1%,低于经济学家预测的0.3% ,进口环比下降 3.4%。

德国主要的出口产品分别为:机动车辆 汽车及其零部件占出口的15.6%,机械占出口的13.3%,和化工产品占出口的10.4% 。在德国最重要的出口项目中分别排名第一 、第二和第三。

美国仍然是德国产品的第一大买家国 ,尽管较上个月下降了0.2%,但仍购买了127亿欧元的商品。德国6月份对欧盟邻国的出口环比增长了1.3% ,达到715亿欧元。

最令人瞩目的是对印度的出口高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 ,德国对印度的出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逾19% ,达到约86亿欧元 。据统计,印度主要从德国进口机械和化工产品 ,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包括火车、轮船和飞机等 。



同样引人瞩目的则是对中国出口的大幅度下降。上半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大幅下降了约8.5% ,为大约490亿欧元。

德国之声在援引德国统计局的出口数据时称 ,德国上半年对印度的出口仅仅及对中国出口的不到18%,对德国而言 ,虽然印度作为销售市场的重要性仍远不及中国,但增长迅速犹如20年前德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爆发期 。

德国之声还认为  ,对德国意义重大的中国市场重要性正在明显下降  ,2023年上半年 ,仅仅有6.2%的德国出口货物销往中国 ,这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低值。相比之下 ,2020年此数据达到7.9%的历史新高 ,但2021年下降至7.5%,2022年再降至6.8% 。

二  、为什么德国对华商品出口持续下降?



事实上,不仅是德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大幅下降  ,中国对德国的商品出口下降幅度更大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1-6月份,中国从德国进口商品539.5亿美元,同比下降3.2%;对德国出口商品519.4亿美元 ,同比减少9.8% 。

中国对德国出口大幅度减少 ,我从2022年上半年就开头告诉大家,欧美在分散供应链风险,增加了发达国家之间的供应 ,以及对墨西哥 、东南亚、印度的采购,减少了对俄罗斯和我们的进口 。

我们是一直反对西方利用分散供应链来搞什么贸易小团伙的,那为什么德国在商品出口增长时,对我们的商品出口大幅度下降呢 ?

一是中国的制造业快速发展替代了越来越多的德国商品

这是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持有的观点,他们将对中国出口商品的下滑 ,归咎为中国生产能力的提升与进步 。

ING经济学家布热斯基表示:“中国越来越有能力生产以前从德国采购的商品” 。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LFW)的贸易专家斯塔默(Vincent Stamer)也认为 :中国的制造技术正在不断进步,你可以在计算机芯片 、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中看到这一点 。因此中国就不再需要从德国和世界其他地区进口了 。

德国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指出,鉴于中国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强劲追赶 ,这一趋向有可能是德国对中国出口长期走弱的开头 ,以前的优势越来越有可能变成劣势 ,德国对华出口的前景可能会进一步黯淡。

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了20多年的主导地位,但随着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拓展市场份额,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在缩水。目前在中国售出的汽车中,约有四分之一已经是电动汽车。但德国品牌迄今为止在电动汽车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据IT之家今年4月的报道,终端上险量显示 ,2023年一季度比亚迪乘用车累计上险量超越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总和 。

据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发布的数据 ,该集团2022年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为318万辆 ,同比下降约4% ,市场份额15.1% 。

二是德国与其盟友一道,有意降低对中国的市场依赖

LFW的斯塔默认为,虽然现在就与中国客户道别为时过早,未来十年,中国仍将是一个重要的销售市场。不过 ,许多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将不再明确地展示在出口数据中。

ING的布热斯基也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在德国出口中的重要性将显著下降 。我们的企业正在为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做好准备。 ”



三是中国的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西方的经济学家认为 ,上半年德国对中国商品出口大幅下降 ,与中国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有关 。ING的布热斯基评论道  :对华出口就如同其经济整体陷入了停滞一致,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着出口疲软  、消费低迷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困扰的情况下。今年第二季度该国GDP环比仅增长0.8%,明显低于第一季度的2.2% 。

睿盛银行(VP Bank)副总裁吉策(Thomas Gitzel)则称:“该国短期内还未出现此迹象  ,下半年经济低于预期可能还会持续下去,因此他们的需求发展相当疲软”。

三、印度能够成为德国对亚洲出口的支柱市场吗?

哈佛肯尼迪学院埃利森(Graham Allison)教授埃利森教授认为  ,目前 ,中国在科技方面仍旧领先于印度。在世界前20家营业额最高的科技企业中,有四家是中国公司 ,而无一切一家印度企业上榜  。在人工智能方面 ,中国也是唯一能与美国一争高下的国家 。

此外,中国的劳动力其生产效率高于印度 。因此 ,在短期中国仍然将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出口市场。



不过,《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 、CNN主持人扎卡利亚(Fareed Zakaria)对印度抱有信心 。他认为,印度得以大范围普及智能手机和互联网 。与此同时,借助Aadhaar身份识别体系,可以帮助成百上千万小微企业获得贷款,从而多雇佣两名员工 ,这就能增加上千万就业机遇。这样一种从下而上的方式与中国从上而下--例如新盖100家工厂以增加数万个就业岗位--的方式完全不同 ,前者很容易导致资源错配与投资浪费 ,但后者富有增长持续性。

高盛在最近的预测中也指出,印度有望在2075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该国今年经济增长预计可达5.9%。高盛这一预测的主要理由是  ,印度人口不断增长 ,劳动力潜力重大。

该投行研究印度的经济师桑塔努·森古普塔(Santanu Sengupta)表示 :"未来20年 ,印度的抚养比率是世界上最低的地区之一"。他说,印度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制造业产能,继续服务业的增长以及基础措施的增长 。

印度面临的另一机遇则是绿色经济 。该国宣布在2070年实现零排放,并在2030年实现一半的能源来自非化石原料。

根据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说法 ,印度已在全球电子产品生产领域取得了立足点。其最新的月度报告称,“对于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来说,这意味着有希望实现更快的工业化和一体化进程。也因此 ,印度可能在未来5-10年保持的经济快速增长 ,有可能取代中国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2022年印度GDP增长了6.7%,中国仅增长3% 。根据其预测 ,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今年和明年都将超过中国 。印度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分别增长5.9%和6.3%,而中国预计仅增长5.2%和4.5% 。

四 、要是中国积极应对,或许印度永无机遇



中国的对外政策和经济政策 ,并非机械死板 。在我们遭遇了挑战时,在我们的决策力量意识到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需要调整以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时,我们也会做出毅然决然的改变。1978年如此 ,1990年代也如此。

一旦我们以积极的态度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例如像当初为加入WTO而做出一点儿勇敢的改变时  ,也为了加入CPTPP而向国际贸易规则靠拢 ,我们也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进入新一波的经济增长,重新向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发展 。那么,中国的重大需求和市场机遇 ,印度本世纪内都无法取代 。

【作者 :徐三郎】

上一篇:AI公司帮忙警方找到被拐25年孩子:本年获得较大技能打破,没开发收费版寻亲APP 下一篇:皮卡丘车贴比卡丘车窗玻璃贴三角窗电动摩托机车汽车装饰划痕贴纸

Copyright © 2023 夜半无人免费观看中国版-百度百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